建模欲望09

转载YJango

一、好奇心的作用

人们现在都意识到好奇心的重要性,但却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会慢慢消退,不仅如此,学习能力也不如以前。

于是人们得出一个结论:好奇心和学习能力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很多人因此觉得自己已经来不及学习,这辈子就认命了。这是多数人对好奇心的认识。

然而这个认识却完全错了,因为不管年龄是否与好奇心相关,都会随着时间而增长,无法认为年龄就是影响好奇心的因素。

事实上,好奇心和食欲、性欲一样,是人类的基本欲望。和好奇心相关的大脑区域就是负责奖励机制的伏膈核,也正是对成瘾行为起重要作用的区域。因为我们不得不依赖自己的模型而存活,所以一定会想尽办法的去建立模型(学习),而好奇心便是演化出来促进学习的奖励机制,每个人生下来就是一部终身好奇的学习机器。

但这却和我们的普遍认知不符。因为很多家长费劲了脑汁也无法让孩子喜欢“学习”,有些人也觉得自己根本不爱“学习”。怎么能说好奇心和食欲一样是人类的基本欲望呢?

事实上,我们不是不喜欢学习,而是不喜欢不符合大脑特点的记忆。当我们对食物饥饿时,大脑会产生进食欲,会无法抑制的想要进食。学习和进食一样,当我们对知识饥饿时,大脑会产生求知欲,也会无法抑制的想要学习。

但多数人的“学习”并不是这样。他只是知道自己需要学习,却没有产生过好奇心,最终变成了强迫自己去记忆知识,又怎么可能会喜欢呢?


二、好奇心的对象

既然好奇心是促进学习的关键,那么如何调动自己的好奇心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我们到底对什么好奇?

好奇心的目的是为了构建知识,让我们可以适应当前环境,得以生存,因此我们对知识好奇。然而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我们无法通过记忆知识来学习知识,只能通过归纳例子来构建知识,因此我们更为好奇的内容其实是例子。而在生活中的例子正是故事。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如此喜欢故事,为什么大多数的演讲都是以一个故事作为开始,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都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游说君主。因为一个故事可以瞬间让大脑清楚知识的输入和输出。

而例子是从输入到输出的一个具体变换,缺一不可,所以当只有输入或输出时,好奇心会使我们的大脑急切的想要知道另一个,帮助自己搜集完整的例子。

现在我们来回答网络标题是如何利用好奇心来引诱大众的。大致可分为例子残缺和知识白送两大类。

1.例子残缺

例子残缺的特点是:标题只给你输入或输出,但绝不完整的提供二者,让你的好奇心来点击内容。

1.1. 不提供输入(“普及类”居多)

例1:网上这些招数一直在把你当小猫诱骗(招数 X –> 诱惑的)
例2:这个东西不能乱玩,否则后悔来不及(东西 X –> 危险的)
例3:男人不育居然是这些习惯导致的(习惯 X –> 使不育)
例4:长寿秘诀破解,最关键的因素居然是这个…(因素 X –> 使长寿)
例5:赵丽颖和冯绍峰结婚背后的真相竟然是(原因 X –> 使结婚)

1.2. 不提供输出(新闻类居多):

例1:新手司机误把油门当刹车 结果…( 错踩油门 –> 后果 Y)
例2:世界上最不合拍的两个星座在一起了(不合拍在一起 –> 后果 Y)
例3:那些辞职去考研的人,后来怎么样了?(辞职考研 –> 结果 Y)
例4:如果世界上只剩一个女人,将会发生什么?( 极端情况 –> 结果 Y)
例5:面试官问期望的薪酬是在问什么?(表面问题 –> 实际问题 Y)

2.知识白送

而白送的知识分为两种,正是《知识的分类(下)》里介绍的回归知识(程序性知识)与分类知识(陈述性知识)。

2.1. 对分类知识,我们好奇的是“判断依据”

例1:开车遇到这种情况,赶紧加速离开(你–>赶紧离开,情况依据 B)
例2:一个男生,真正爱你的八种表现(男生–>爱你,表现依据 B)
例3:HR教你如何判断一个公司的好坏(公司–>好or坏,判断依据 B)
例4:没有感冒却长期咳嗽有这些症状快就医(你–>有病,症状依据 B)
例5:越没本事的男人,爱说下面四句话(男人–>没本事,言语依据 B)

2.2.对回归知识,我们好奇的是“如何做到”

例1:6 分钟视频教你如何成为爱情高手(方法 P )
例2:教你怎么涂粉底液三个小诀窍摆脱墙壁脸(诀窍 P )
例3:学会这个技巧,关键时刻能救你一命(技巧 P )
例4:像有钱人一样思考15个秘诀让你不知不觉发财(秘诀 P )
例5:学会这一招 葱蒜姜放半年都不会坏(招 P )

从上面的例子你会发现,只要产生了好奇心,都难以抵挡这种诱惑,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人是不喜欢学习的。所以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请不要对他的好奇心不耐烦,因为我们当代的教育系统已经是好奇心的最强杀手了。

3. 自我应用

然而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如何将好奇心应用到我们日常学习之中。关于这一点,我其实在《学习观5.5》中已经分享出来了。正是画思维导图时的自我提问。

有些人看完《学习观5.5》后觉得还是不会画思维导图。然而思维导图是用来拆分要学习的新知识。每次我们都需要重新思考新知识与子知识之间的关系,这些人真的有思考过吗?真的有进行那些自我提问吗?那些自我提问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拆分知识,更会调动我们的好奇心来促进我们的学习。

三、好奇心的敌人

但知道了如何应用好奇心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没有回答那就是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好奇心会下降呢?实际上,阻碍我们好奇心的根本不是年龄,恰恰是我们已有的知识。

1.固执心理

因为我们依赖模型而活,因此不仅进化出了用于构建模型的好奇心,也同时进化出了用于保护已有模型的固执心。 倘若什么都信,那就会像受骗的老人一样把钱财交出去。 而固执心有两个常见的表现:

1.1.拒绝新知识

看到新知识后,会说服自己,这个没用,然后心安理得的不学习它。

1.2.归为旧已知

看到新知识后,会说,这个不就是那个啥吗?我知道。然后忽略了细小差异。比如用中文发音系统来学习英语。

小孩子由于没有任何知识,固执心弱,所以好奇心强,学习能力强;但抗欺骗力弱。 而成人由于已经构建知识,固执心强,所以好奇心弱,学习能力差;更新能力也弱。

固执心是进化出的保护机制,没什么不对的,这样反而不容易陷入知识恐慌。 但你又想要让自己有创造力,就唯有保持初学者那种一无所知的心态,才会激起好奇心,才会保持对知识的饥渴。

这正是乔布斯留给新生的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乔布斯更可能传达的是另一种意思)。

2.权威思维

除了固执心理外,好奇心还有另一个敌人,是权威思维。这种思维是不独立思考,只相信权威,认为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官方的、唯一的知识。看到新知识后,就相信一定有一本教科书罗列了所有内容。而这是当代教育环境最容易让人们形成的一种学生思维。

有些人对于只要加上科学二字的内容就无条件相信。当意识到自己被骗后,就得出了科学不可相信的结论。但上面所指的“科学”是该人通过网络所形成的对科学的认识,而真正的科学是对知识不断验证和更新的一个过程。

地心说在当时可以满足所有的观测,是最科学的知识,而观测到更多新数据后,科学又将知识更新为了日心说,但当发现太阳也不是宇宙中心后,就又再次更新了知识。正是科学这种以验证为标准,又不断完善的精神才被人们所推崇。

所以我并不想要教任何现有知识,因为知识是无限的,当下的知识在未来一定会更新,我根本教不完,而当我死了之后呢?我做的所有努力都不会有任何意义。所以我想传达的是如何学习知识,如何判断知识。

以上是我个人对我所看到的数据所总结的知识,那是否就一定是完善的呢?当然不是,上面就没有提影响好奇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要与自己相关,毕竟我们只会去构建与自己相关的知识。然而即使加入了“与自己相关的”这个要素,我们对好奇心的认识仍然需要不断更新完善的。